1. 0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首页 >> 专业建设 >> 特色专业 >> 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特色专业 >> 正文
语言学
日期:2022-05-11 10:01:05  发布人: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  浏览量:1045

学科简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点下设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电视新闻语用学、三个研究方向,有3位教授、10位副教授、8位博士、8位硕士,每个方向均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对驻马店乃至中原经济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本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对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尤其是对地方社会和经济的作用

本学科点下设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电视新闻语用学、国际汉语教育四个研究方向,集中了3位教授、10位副教授、8位博士、8位硕士,每个方向均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对驻马店乃至中原经济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文化语言研究促进驻马店乃至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0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定位之一,要求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培育具有中原风貌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正是本学科点文化语言学方向多年来研究的目标,本方向有两个语言研究所,主要成员长期从事文化语言学、区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果丰硕。目前承担着中原文学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省政府招标课题,本方向的研究将对驻马店乃至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社会语言研究推动驻马店乃至中原经济区社会生活的发展。

社会语言学以语言研究的社会应用价值为取向,对于制定语言政策、解决民族语言矛盾、实现语言健康可持续使用和发展意义重大。该方向成员长期进行社会语言调查和豫南方言调查整理,在记音、语言系统整理、语言实地调查方面经验丰富,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5项,这些研究将会有力推动中原经济区社会生活的发展。

3.电视新闻语用学研究对驻马店乃至中原经济区的新闻传播活动提供有效地指导。

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电视新闻传播活动是语言学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的一大表现,可以有效避免新闻传播研究追逐新闻热点和新媒体而失去自身理论支撑的尴尬。该方向成员主要研究电视新闻语用学,具备扎实的电视理论研究基础,具备语言学和新闻学兼修的学科优势。本方向的研究将对中原经济区的电视新闻传播活动提供有效地引导,服务中原经济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4.国际汉语教育研究满足驻马店乃至中原经济区的外事外务和三资企业的需求。

国际汉语教育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本方向成员由外语系和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联合组建,不仅有着扎实的文化语言学功底,还具有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拥有汉语作为外语能力的高级教团队格证,该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可以使本学科点的毕业生能够胜任当前社会急需的境内、境外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及中原经济区的外事外务、新闻出版、旅游外贸、三资企业等多种涉外部门的工作。

二、本学科点在国内外相同学科中的地位

本学科点位居天中大地,历史文化厚重,人群密集,拥有得天独厚的研究资源,形成了天中语言文化研究的独到特色和优势,与省内同类院校的相同学科相比,本学科点是“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和“河南省数字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学科,有“西藏社会语言研究所”和“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两个研究所,有非线编实验室、影视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语音实验室、演播厅等实验室和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为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场地和条件;有完备的课程体系和系统的教材建设;有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具有较强合力的教师队伍和学科梯队,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语言学教学的探索经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新的的改进与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本学科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本学科点还与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南大学、驻马店电视台等重点高校或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河南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驻马店电视台派老师给我们本科生上课,培训青年教师;本学科的青年教师直接在电视台顶岗实习,培养其实践能力,提升其业务素质。所有这些都使本学科点在省内同类院校的相同学科中居于较领先的地位。

三、今后5年建设的主要目标、思路和预期成效或突破

1. 团队建设方面:本学科的建设基础较好,目前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学校的重点学科,三年后申报省级重点学科。

2. 科学研究与项目申报方面:充分发挥本学科“西藏社会语言研究所”和“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的优势,加大本学科点四个方向的研究力度,发表具有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优秀论文,五年中争取拿到至少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再培养或引进二至三名博士研究生,进一步充实学科队伍;通过努力有二、三名教师晋升为教授,提高学科队伍的水平。

4. 教学条件方面: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购买等。

5. 教材建设方面:继续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支持教师参编高质量教材,尤其支持教师出版选修课专题教材,力争在省内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系列专题教材。

6.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发挥本学科点“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和“河南省数字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制定更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输送优秀的毕业生。

研究方向

本学科点下设四个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旨在结合本土的文化背景,观照本土的语言事实,从而建立能够较好解释本土语言事实的理论。

一、文化语言学

语言之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人类文化语言学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有三大特色:(1)本土性,文化语言学的人文生态环境,研究旨趣,范围和方法,都具赋浓厚的本土特色。文化语言学旨在结合本土的文化背景,观照本土的语言事实,从而建立能够较好解释本土语言事实的理论。(2)多样性。文化内涵本身的多样性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使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呈现海纳百川之势,几乎涵盖了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理论、语音、语法、词汇、文字、语义、方言、音韵、训诂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教育、军事、政治、经济、广告、翻译、交际等;文化的许多时空领域:文学、艺术、戏曲、音乐、民俗、宗教、神话、历史、地理、哲学、心理等。(3)传统性。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精髓与民族文化的传统,在现代语言学中崭露头角。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包括音韵、训诂、文字研究,文学与语言结合的研究早就萌芽了。这种传统性,一方面使语言学开拓了新视界,另一方面也使语言所蕴涵的文化获得新生。(4)时代性。语言学在21世纪的特点将是多学科交叉研究,文化语言学正是符合这个时代主流的,特别是在语言交际、语言交流与文化的研究上,时代性格外鲜明。(5)实用性。文化语言学一方面把文化引进语言学,另一方面也把语言学引进文化,对当前本土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较为丰富:文化背景透视法对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从而了解其渊源,推测其未来;语言符号文化读解法用日常的语言符号指称特定的文化信息,使语言符号成为文化符号,阐释其中的文化意义;文化差异比较法通过对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在结构、语法和使用上的差异来分析产生差异的文化根源。

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110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定位之一,要求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这正是本学科点大有作为的良好契机。方向带头人王倩教授长期从事应用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果丰硕;曹丹副教授、刘海峰博士主攻区域文化研究;张保华、赵静都是博士研究生,当前承担着中原文学研究的课题,形成了此方向的研究特色与优势。

二、社会语言学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语言从来都是鲜活的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稳定的语言结构、词汇特点和语言总体面貌。

社会语言学以正在使用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核心在语言变异及其规律研究,是对正在变化中的语言的共时研究。在当代语言使用中,或者语言的具体表现中,有过往时代语言使用留下的印记,也预示着某种语言的未来发展趋势。在社会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社会问题交错的当代社会,语言使用会随着使用语言的人群、语言政策、经济发展、国际国家背景等因素而出现诸多不确定的复杂问题。

社会语言学以语言社会问题为对象,着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合语言规则”的新现象,揭示语言变化背后所隐含的社会原因。社会语言学以语言研究的社会应用价值为取向,六十年来在国际和国内众多社会问题解决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对于制定语言政策、解决民族语言矛盾、实现语言健康可持续使用和发展成就突出。

本研究方向聚集了我司在社会语言学研究方面的主要研究力量,其中李永斌博士长期以来集中精力在西藏社会语言调查,主要是西藏的汉语使用和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项目5项;彭坤副教授的豫南方言调查整理,在记音、语言系统整理、语言实地调查方面经验丰富;魏永生在《说文解字》的研究方面基础扎实,在涉及解读、汉字文化、甲骨文等方面都较突出,力图反映语言在当代的历史意义和变化;刘汉生副教授以《淮南子》为对象的词汇研究和汉藏语同源词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在未来3年,本方向将努力在豫南方言使用状况调查、西藏社会语言调查等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在力量凝练、科研与学科交融、获得高等级项目上取得突破,培养和带动相关团队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学术讲座和对外交流,争取机会参加国际和国内的著名学术会议。

总体看,本方向研究将围绕语言研究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语言问题解决,着眼于语言应用为目的,不断提高语言研究的社会应用价值。

三、电视新闻语言学

电视新闻传播活动归根结底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信息的编码和解码活动是这个传播过程的基本活动。传播学者彼得斯认为传播最大的障碍在于传受双方不能理解对方的所指意义,现象学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类思维的意向性。现象学的这种思维方式直接造成了后来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语言哲学成为指导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哲学思想,新闻学亦不例外。

在语言学中,直接与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便是语用学,它主要研究语境和语言意义间的关系。目前在新闻传播学之中,有两个大的方向,一是基于社会学而产生的,二是基于演讲修辞而产生的。前者源于社会调查,后者源于人际传播交流和文学。就目前本院已有的学科基础,我们认为从语用学的角度考察专业的发展方向将有利于本院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具体来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电视新闻语用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

1)电视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失误纠正。语用失误系指电视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新闻传播者表达意向虽明确,但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从而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具体包括语境不一致、思维模式差异、联想差异、语用规则的差异、不恰当的语言输入以及文化差异。

2)电视传播活动中的语言输出与语言接受。具体研究各类电视文本的可接受性问题,包括电视叙事与言语选择问题,据此可以充分将语言学以及文学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纳入其中。

3)电视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各种言语行为表达类型及其接受。无论是电视采访还是电视制作,这其中涉及到活生生的言语表达与接受过程。对各种表达类型与接受充分研究将能进一步强化电视这一媒体的传播效率,同时也方便进一步进行新媒体研究。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电视新闻传播活动的语言学研究相对较少,其团队建设主要来自新闻学和传播学,这种研究视角主要基于宣传,而非基于平等的信息接受,在新媒体产生之后,这种思维理念明显与实践相悖,造成电视实践的困境。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电视新闻传播活动加以研究符合如今的媒体发展趋势,符合当前的受众接受习惯,同时也能有效地整合利用本院资源,进一步强化本院特色。

总之,相对于具体的新闻传播研究而言,电视新闻语用学的研究有利于从元理论的层面对新闻传播活动加以研究,从而有效地避免新闻传播研究追逐新闻热点和新媒体而失去自身理论支撑的尴尬。

该方向带头人刘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视理论,发表了电视理论体系建构相关论文十几篇,主持电视理论体系建构省社科规划课题一项,具备扎实的电视理论研究基础,能带领学术团队沿此方向前进。陈兆金教授具备语言学和新闻学兼修的学科优势;王森、杜向菊、张瑞都是新闻学专业的硕士,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学术训练,形成了此方向的研究优势。

核发:0 点击数:1045收藏本页